当代电影

综合新闻

陆寻:四方当代艺术梦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近年来,陆寻一直是众多国际艺术收藏论坛和活动的座上客,年纪轻轻已经吸引了全球文化圈的瞩目。从英国毕业回国后,他并没有选择所学专业而是接手家族事业,并将美术馆与建筑项目结合,开启新的运营模式,再造艺术新生态。近十年来,私人美术馆方兴未艾,陆寻和他的四方当代美术馆之所以能在这片浪潮中脱颖而出,究其原因,不仅是因美术馆所在建筑群落由世界知名建筑师们操刀,更重要的是,陆寻以开放的心态、真挚的热爱以及理性的思考,将艺术项目与本地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品牌效应。

作为藏家:从来理性

采访陆寻时,他正在伦敦参加驻地项目。艺术家的驻地项目很多,但艺术家与藏家共同参与的驻地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项目名为“收藏作为实践”(Collecting as Practice),邀请了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五位藏家共同探讨收藏这个话题。受英国Delfina基金会的邀请,陆寻在伦敦进行七天驻留。“很多时候,收藏被认为是一种购买方式,这个驻留项目讨论的就是--作为一种实践,如何有策略地收藏,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大家重新思考收藏的本质。”

Delfina基金会是英国最重要的私人基金会之一,由被尊称为“艺术祖母”(artgrandmother)的Delfina Entrecanales创立于1988年,前身是Delfina Studio Trust(Delfina信托工作室)。2006年前,只与艺术家合作,众多获得透纳奖提名的艺术家都曾在此驻留。2007年后,该项目转型为基金会并由现在的总监Aaron Cezar带领,低调地占据了世界当代艺术领先地位。陆寻介绍,“Delfina关注的是‘艺术家作为个人’的品质,她的收藏哲学是收藏艺术家,而不是艺术。”这种理念也随着Delfina贯穿到该基金会的所有项目之中,也解释了举办这次驻地项目的初衷,而陆寻正是此次项目唯一被邀请的中国藏家。

陆寻很早就开始关注当代艺术,并从2009年开始正式收藏。

陆寻的第一件藏品是草间弥生的《南瓜》。“像很多刚进入当代艺术领域的新藏家会挑选蓝筹艺术家的作品一样,我的第一件收藏选择的是来自草间弥生的作品。”这件作品被醒目地放置在四方当代美术馆的室外空间,像是在提醒观众--艺术旅程在此起步。

“收藏是一件很具体的事情。”陆寻一再强调,“很多人对收藏的理解局限于藏家购入了哪些作品,但其实,收藏本身是很复杂的,它集合了收藏的前后步骤以及多方位的思考。收藏从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决定,也不是跟风追逐大牌艺术家。”

很明显,陆寻是“理性购物”的藏家代表。尤其是在创建四方当代美术馆之后,馆长的身份让他拥有了更多的审视艺术和收藏的角度。

作为馆长:丰富了收藏维度

被问及身兼藏家和美术馆馆长两个身份,在收藏作品时是否会产生矛盾,陆寻很果断地说,“不会。收藏是兴趣,是实践,而馆长的身份反而丰富了我收藏的维度。在做展览的过程中,我可以更多地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在策划和筹备展览时,我发现,比起最终呈现的作品,创作的过程更值得收藏。”

陆寻的四方当代美术馆位于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入口处,这片被命名为“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的湖区,其实是一个既具有美术馆的展示功能,又兼具筹划、设计以及艺术属性,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四方当代美术馆有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建筑师项目、艺术家以及收藏。其中的建筑师项目,指的就是建筑生态部落群本身。这件会被“永久展览”的建筑部落群是耗费十余年时间,由超过20位国际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特别建造的。“建筑部落群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实践性的展览。”陆寻说道。

日本建筑大师矶崎新被邀请作为建筑生态部落群策划人,并设计了会议中心功能,不仅用来举办会议,还不定期播放影像作品。“影像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独立电影,我们希望给实验艺术家更多的展览作品的机会,只要属于‘moving image’(移动影像)的我们都有兴趣。今年五月,我们放映了艺术家、著名导演王兵的四部作品。其中,四方当代美术馆王兵的《15小时》是今年唯一入选卡塞尔文献展的中国艺术家作品。这样的项目我希望未来可以长期进行下去,像接龙一样不断给观众呈献好的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