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综合新闻

当代青年“拒绝琐事”指南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塔门(ID:DT-Tamen),作者:钟宛彤,编辑:唐也钦、王朝靖,头图来自:《逃避可耻但有用》剧照


现代人有三大人生迷思:


  • 如果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为什么努力工作了还是没有生活?


  • 如果工作是为了以后不工作,但是还要工作到什么时候?


  • 如果退休了才能有钱有时间过上想过的生活,但是老年生活本身就不是人们想过的生活。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向内生活


当代人的生活里,从友谊,到恋爱、婚姻都越来越难、越来越容易走散,如果再遵照 996 叙事,一路打拼到 35 岁再工作到退休,最终实现“年轻时拿命换钱,老了拿钱换命”,这样的人生路径怎么看都更像诅咒。


人们开始反省“唯金钱论的、高度单一的竞争标准”,反感过度竞争带来的内卷,年轻人意识到在成功的竞争赛道上,绝大多数人都只是陪跑,而自己往往就是那个“绝大多数人”。于是人们纷纷自嘲“韭菜、咸鱼、垃圾”,以打工人身份自居,对“系统”,尤其是“职场系统”抱有警惕,与工作保持距离,不再相信画饼,不重要但必须面对的事采取“摸鱼、糊弄”态度。


DT 财经发起的调查发现,这代年轻人正在更多地“糊弄外界”“不将就自己”。比起从工作里获得价值感,更多人想要“好好生活”,吃饭不将就、睡觉不将就、运动不将就。?在调查中,对工作抱有“糊弄”态度的人,是“不想将就”的人的近三倍。这届年轻人,把生活的重心从“在工作里找到意义、实现自我”移开,将更多精力放在打理自己的小生活,更加注重生活细节,将过好生活细节作为新价值。


我们把这部分“不想内卷,只想回到自己的小世界,探索自己,提高自己,过好生活点滴,向内生活”的人,称为“内活青年”。


现在,越来越多的“内活青年”正在试图回到生活里。但问题是,如何才能抓住确实的现在,“把普通生活过好”。



追求“个人生活”成为对抗单一竞争标准的手段


日本学者三浦展以一本《第四消费时代》总结日本消费社会的发展。对照中国,同样也出现了朝着第四消费时代挪步的年轻人,与先前消费是为了比其他人“更大更贵更特别”,现在是希望拥有更好的体验,比起介意别人看到怎样的自己,更希望自己是舒适愉悦的。


所以,内活青年不会把自己逼成苦行僧,吃饭带着秤砣,每天一把维生素。营养学人士前一天还在推广他们的地中海饮食,说要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鱼类豆类和橄榄油,第二天,你就看到了无麸质、生酮、素食、断食、无麸质、低 GI、原始人,各种饮食方法接踵而至。前些年流行 A4 腰、柯基臀,随着新一年夏季的到来又来了蚂蚁腰、蝴蝶臀,争先恐后把所有人物化。


内活青年不去追逐饮食风向,与其在蛋白质、脂肪、碳水的此消彼长间迷失自我,比对着各种标准,永远觉得自己肉太松人太胖不够挺,不如做到不吃撑,多吃菜就好。


同理,如果有哪本家居指南规定了“书架必须放满”、“起居室不能有闹钟”,也不会为了满足它们而把自己陷于麻烦。


以及,对内活青年来说,那种不能心安理得享受舒适的作风已经太古板了。不是按着攻略旅行、吃喝才叫消遣,或是坐云霄飞车、攀登险峰才算数,在自家听音乐、泡脚、打游戏、看电影,约朋友睡睡袋、起早看日出,即使无所事事也可以很享受。


内活青年善于和生活轻松愉快地相处,他们相信“生活只能是自己的”,如果非照着别人的过法生活不可,就没有乐趣可言。



不向消费主义投降,但挑选物品也讲究志同道合


内活青年绝不向消费主义举手投降,不依赖物质的积累来汲取快乐,在这基础上,也并不会用自己的物品代表“理想自我”,不依靠某件物品替自己背书。也就不会压制欲望,像时尚博主那样,通过心理仪式只留下三件T恤一把椅子,去过一种家徒四壁的生活。因为对自己更了解,也就有更多的人把现成的产品改造成适合自己的东西。


内活青年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相互成就”。为此会了解它们的材质、风格、产地、生产方式,怎样和自己更相衬,把它们当做“共同打造品质生活”的伙伴,甚至给它们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