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综合新闻

红色经典的当代传承

来源:当代电影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4

红色电影是指以党的发展历程为历史背景,以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或真实故事为基本素材,反映革命先辈和英雄的事迹和道德行为的主要内??容的电影。其中有的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历经多年积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被誉为红色经典电影。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初级阶段。电影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这个历史时期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鲜明的主题、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尤其是改编自著名红色文学作品的《青春之歌》、《烈火长生》等电影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思想题材和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在当时及后来的影响下,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风靡一时的红色经典电影。作为一种源自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风格,红色经典电影的社会意义难以确定,尤其是它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基因,微妙地内化为不同时代社会成员精神结构的有机品质。在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探索如何让红色经典电影在当下重新焕发艺术魅力,更具现实意义。

改编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是延续原作思想审美内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将红色经典电影改编成影视剧,不仅是影视行业传播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时尚。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巨大差异,适应的效果并不总是相同的。在此期间,有一些平庸甚至逃入“三俗”的失败案例,不乏成功案例。

运势转,文质不时变。新中国成立后十年拍摄的红色经典电影,受当时主要创作者文化技术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制作不足、画质薄弱、叙事表现风格化等问题。然而,影片所蕴含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却早已烙印在几代观众的心中。鉴于电影与当时当代人审美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忘记红色经典电影。在此背景下,红色经典电影的改编与翻拍成为历史的必然。无论是从制作的角度还是从接受度的角度来看,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的趋势都是新时代主旋律创作、市场运行机制和文学规律的必然结果。发展和其他力量。这是一门艺术,号召人们前进。回复。当代影视工作者只能保持正直、创新、继承和发展,积极顺应当今时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从当代观众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情趣出发,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变革、教育与娱乐的怀旧、怀旧与潮流的关系,可以成功实现红色经典电影的当代传承。

首先,红色经典的改编应该被赋予现代意识和人文情怀。这是当今时代重要的精神象征,也是包括影视剧在内的所有文学艺术都应该尊重的重要价值观念。近年来,改编自经典红色电影的影视剧在戏剧冲突、细节刻画、历史认知等方面做出了更加细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不仅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价值,更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价值。诠释革命英雄自我。意识觉醒的内在动机,让英雄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历史逻辑和人文逻辑,也让对主流价值观的解读更有说服力。这给影视创作者带来了有益的启示——红色经典电影改编应该寻找跨越历史时空、征服当代观众的英雄的情感力量和人性张力,使作品既符合当今社会心理,又符合当前的审美规范。

其次,应该扩大屏幕叙事的历史空间。近年来,我国红色经典电影改编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拓展叙事的历史空间和维度,重构红色经典电影的历史生活画面。创作者在改编和翻拍经典红色电影时,要运用历史思维和多维视角来驾驭复杂的历史,让历史的丰富性得到充分释放和真实演绎,以经验的态度实现真实的历史。

再次关注英雄的个性化演绎。我们党的历史对于现在的年轻观众来说是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英雄来体现。在当代红色经典影视剧改编中,创作者对英雄形象进行个性化刻画,巧妙地将人性伦理和个人情感融入理想信念和家庭乡村情怀中,使影视剧改编在中国广受欢迎。流行文化。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共鸣。因此,当前影视创作者在改编经典红色电影时,应适当运用典型的叙事手法和现代科技手段,力求提炼和表现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突出展现人性与人性光辉的英雄。将相对陌生的历史故事演变成生动而温暖的人物,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共鸣感。

作者:刘金祥(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光明日报(7月15日) , 14th,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