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文艺观潮】
作者:范颖,系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亚影视研究中心副教授;林俊彤,系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硕士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以及国民文化自信的日益提高,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年轻态表达的“国潮”风格逐渐浮现,受到年轻人青睐。它首先应用在服饰、食品和日用百货等领域,直接推动了中国民族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上升。在这一趋势下,国潮思维逐渐渗透到中国电影的创作传播场域中,为中国电影创作理念和传播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对传统文化进行时尚表达
近期,中国电影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众多影片中,《新神榜:哪吒重生》《刺杀小说家》和《侍神令》表现十分亮眼。在画面和镜头上,它们都将朋克、哥特、洛可可等国际流行元素融入中华传统美学风格之中,比如《新神榜:哪吒重生》中的哪吒、敖丙和东海市,《刺杀小说家》中的红甲武士、黑甲武士和皇城,以及《侍神令》中的诸多人物和环境造型。可见,国潮进入电影,尤其是动画、奇幻电影的创作领域,为受众带来了更丰富多元的审美体验。这种将国潮思维融入电影视觉创作的思路可称为新国风。其所追求的精髓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年轻化、时尚化的转化,使之呈现出一种“可盐可甜”“又美又飒”等冲突中见和谐的奇妙调性——这种调性往往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趣味,也能满足当代年轻人既希望在冲突中表达个性,又希望在和谐中表达认同的双向心理需求。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新国风思维在中国动画、奇幻电影中已经出现。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创作者在传统戏曲造型基础上,加入源于欧洲中世纪、至今盛行于装扮游戏领域的哥特式黑眼圈,使“新哪吒”颇具丑萌感。它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外表“颓废”、内心“高燃”的姿态,这也是这个人物受到青少年观众喜爱的深层原因。
而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新国风思维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部影片中的哪吒由古代顽童变成了现代青年,所生活的环境也由唐风市集变成了集朋克和老上海石库门风格为一炉的“异托邦”。虽然《新神榜:哪吒重生》在票房表现上没有《哪吒之魔童降世》势头强劲,但从创新角度讲,前者展现出了更大的进取心。因为《新神榜:哪吒重生》的人物造型和环境造型进一步拓展了国潮的地盘,而且更多地融入影片情节,表达出更高的价值建构功能。
新国风是国潮思维最为直观的创新举措,它标志着中国电影开掘传统视觉元素能力的提升。国产电影从对传统视觉元素的直接挪用和对外来视觉元素的着意规避,到对前者进行创造性、开放性地发展和对后者从容地、坦然地融合,体现出电影创作理念上文化自信的渐趋成型,彰显了“以我为主,化用天下、纵横古今”的大国美学气魄。
新媒介思维拓展传播格局
国潮思维还表现为积极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转型,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对产品进行推广,使之最大限度地抵达目标受众的新媒介传播思路。这轮国潮兴起的过程,就是电商平台和民族品牌主动以新国风产品的冲突美为切入口,设置媒介议程,制造社交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和认可的结果。而吸收了国潮经验的电影,同样表现出对社交媒体的偏好,更多在人际传播而不是大众传播层面发力。
新国风电影在坚守中华传统视觉风格,并将国际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的同时,还将挖掘其在社交媒体上制造话题并引发关注的潜能列入考虑范围。在宣传推广期,这些混融后的元素往往成为社交媒体平台的“爆点”,甚至成为带领观众深入探寻影片价值观的切口。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黑眼圈”作为哪吒的核心记忆点,成为社交媒体平台讨论的关键词;在影片上映过程中,制片方发起了“扎一个哪吒头”活动,不仅聚集了众多明星微博接力参与,还引发大量普通观众在微信朋友圈自拍效仿,成为该片票房攀升的有效助力。《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宇宙观设定宏大复杂,因而在宣传过程中需要依托一个相对单纯的概念,便于受众理解记忆——“摇滚中国风”就是这样一个概念。该片以此为宣传核心概念,频繁运用在相关新闻稿和公号文章中,带来了足够多的话题讨论度。受众在这个概念框架下,对影片情节展开充分讨论,也生发出社交意义上的迷影快感。